在数学教学中,我们体会到,凡是能积极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,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,求知愿望强烈,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。因此数学教学正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、学习情感入手,使学生由机械、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、主动学习。结合本人实践,浅谈几点体会: 一、深入钻研教学艺术,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.“导”要精彩。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。教师“导”入的语言、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。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,提高语言的艺术性,只有这样,上课伊始,教学便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使其集中精力、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。 2.“导”要适度。 任何事情都有个“度”的问题,导入也要讲究个“度”,要导的适度,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炼而不冗长,简明而又准确无误,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魅力,使他们对所学习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,使他们想学习。 二、重视启发、诱导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 [1] [2] [3] [4] [5] 下一页 1/2 1 2 下一页 尾页
|